白酒卖给年轻人,到底有多难?
白酒,这个统治中国酒桌千年的“老大哥”,近年来一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身份焦虑。
一边是一线名酒疯狂跨界,从冰淇淋到鸡尾酒到陆续冠名演唱会,拼命往年轻人的生活里挤;另一边却是年轻人依旧不买账,聚会首选精酿、威士忌,甚至9.9元的便利店小甜水。
白酒,真的被年轻人抛弃了吗?
1、味道太“凶”,喝法太“老”
“一口下去,喉咙着火”——高度数的辛辣感,让习惯了低度微醺的年轻人望而却步。
“喝白酒=应酬=被迫营业”——商务宴请、长辈饭局,白酒总是和“规矩”“面子”绑定,年轻人只想轻松喝酒,不想“陪领导表演”。
“纯饮太猛,调酒不伦不类”——威士忌可以加冰、调Highball,白酒却很难找到年轻化的饮用方式。
2、价格贵,年轻人:“我配吗?”
一瓶飞天茅台=一个月奶茶自由,年轻人:“我喝它图啥?图它贵?图它容易醉?”
中端白酒动辄两三百,而同价位的威士忌、红酒却能带来更“洋气”的社交体验。
3、文化断层:年轻人要的是“悦己”,不是“服从”
白酒的消费场景,往往带着权力感和仪式感——敬领导、陪客户、家族聚会,喝的不是酒,是“规矩”。
而年轻人更想要的是“自由饮酒”——朋友小聚、独酌微醺、轻松社交,酒是情绪的催化剂,不是社交KPI。